“材料学院的前身是什么?”、“材料学院都有哪些杰出的行业大家?”“几代材料人在三创两迁的历程中是如何砥砺奋进的?” “材料学院又是如何追赶超越的?”……带着这些疑问,研19级学生党支部在院党委的指导下,结合我校“文化科大”相关工作要求,立足初心与使命,勇担责任、主动作为,扎实开展“文化科大、党员先行”系列教育——撰写院史、学科史,凝练院训等“文化科大”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服务担当敢作为
10月初,研19级党支部在教学楼C-501召开编撰工作部署会议。会上,支部书记王黎明向支部全体党员介绍了“文化科大”工作的概况及编撰工作的相关要求。此次编撰涉及学院发展史、学科发展史,活动周期漫长、工作量庞大,极具挑战性。对此,支委结合党支部实际情况,确定将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分为四个小组,计天溢、楚文慧、张伟、王黎明同志为各组组长,分别带领各小组成员进行编撰院史学科史、推敲院训、采访退休教师及走访档案馆、图书馆、轻工博物馆等任务,实行小组负责制,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查学走访寻初心
部署会议后,各小组围绕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工作,边学边查,学做结合,通过三进三出深入走访轻工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及查阅网络资料,采访刘新年等退休教师等多种方式,高效地完成10万多字的院史、学科史的初稿内容和院训前期征集工作。在采访刘老师的过程中,当问及“老师,让您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刘老师回忆道:“76年唐山大地震时,时任陶七四班的团支书部书记不幸被压在了废墟下,在解放军救援过程中,他大声喊着先别救我,我没受伤,先救其他人。”此时,大家都早已红了眼睛,深深地被这种舍己为人行为所感动。”
11月底,各小组深度开展解剖“麻雀”行动,吃透每一份资料。将“查”“改”贯穿全过程,确保史料详实、全面系统。在一周一次的例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积极讨论分享了在查阅资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支部组织委员计天溢本科期间曾经参与了所在院校发展历史资料的编撰工作,经验丰富,就如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学院的发展史,要采用编年体的形式,但要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我们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学校档案馆、学院官网、图书馆等都是我们的好帮手;大家要充分利用《陕西科技大学(大事记)》一书,在其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院训负责人张伟谈到:“在整理其他高校的院训中,我们总能被其他高校的校训所吸引,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众人拾柴火焰高
“文化科大”工作推进的过程中,研19党支部总体谋划、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经过充分的讨论、交流和不断的完善,对院史、学科史初稿进行二次大的修改,在丰富材料的同时,凝练语言,精益求精,将10万余字的初稿内容凝练到3万余字。接下来我们将针对收集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校史、学科史,邀请相关教师分别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将进一步开展院训的征集和评选活动,通过广泛的参与、资源的调动、深入的宣传,让院史、学科史、院训等文化工作深入广大师生的内心,切实为学院的发展凝聚人心、汇聚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为期三个月的“文化科大”系列教育,通过实践参与的形式展开,对研19级这个新成立的党支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从支委对工作的部署安排、任务的分配,到中期全体支部成员查学走访、每周一次的例会交流,再到后期全文的汇总整理、历次修订等,大家都得到了极大的历练,对我校“三创两迁”的精神和“至诚至博”校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材料学科的发展以及学校学院对国家和行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有了系统的认识。
爱校荣校,是每一个科大人的使命。材料学院研19党支部通过 “文化科大”系列教育积极践行初心和使命,凝聚了全体党员的力量,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将努力追随前辈先贤的脚步,奋力奔跑在科研成才的道路上,助力永远挚爱的科大复兴腾飞!